龍年春節檔的賣相與怪相
龍年春節檔迎來尾聲。回望春節前夕,無超級大片,多數影片都是熟面孔且不舉行首映,觀眾進影院如開盲盒。以“賈玲減重100斤”為首的各種營銷策略鋪天蓋地襲來,一度讓部分觀眾產生逆反心理,對今年春節檔很難抱有更高期待。
結果,截至昨日(2月17日)17時40分,2024年春節檔(2月10日~2月17日)總票房(含預售)突破80億!《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暫列檔期票房前三位。
但春節檔賣相甚佳的背后,也隱藏了一些怪相。
首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撤檔”潮。
從韓延導演的“生命三部曲”最終章《我們一起搖太陽》首先官宣退出春節檔后,其他遭到碾壓、再難翻身的影片似乎看到了喘息機會――紛紛選擇退場,包括寧浩、劉德華的《紅毯先生》和兩部毫無波瀾的動畫電影。正月初一上映的8部影片,目前已砍掉了一半,而這些撤檔影片,無一例外,票房都未破億元。
兩部動畫電影的主創及IP影響力完全抵不上“熊出沒”,幾可忽略。
寧浩和劉德華相識17年合作的喜劇,卻因非傳統商業片敘事以及題材聚焦娛樂圈之眾生百態而主動疏離了觀眾。這種“疏離”是寧浩的有意選擇,但觀眾不買賬。
至于韓延的“絕癥”作品,題材過于沉重,選擇春節檔本身就是一次冒險。如今,市場打臉,宣告冒險失敗。
擇期再戰是無奈,是一線生機。但也僅是“一線”。已經吞沒的宣發成本以及如何贏回觀眾的信任,都是他們不得不直面的代價和挑戰。
此外,春節檔還有一個隱藏的怪相,就是過度追求喜劇效果。
毫不夸張地說,春節檔8部影片都是“喜劇片”。《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都是體育題材的勵志喜劇;《第二十條》以日常語言的喜劇性托舉現實底色;《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熊出沒?逆轉時空》等影片,或多或少都摻雜了喜劇,并且在宣發上,也有意凸顯自身的喜劇性,如張藝謀在接受采訪時就稱,《第二十條》的笑點是《滿江紅》的兩倍。
喜劇向來是電影市場的寵兒,唯有《長津湖》《流浪地球》等重工業大片系列才能稍稍撼動喜劇對中國電影市場的統治地位。尤其是春節檔,喜劇是通向“合家歡”便捷甚至是唯一的通道。得“合家歡”者,得票房――“熊出沒”系列電影票房常年能保持8億元左右,就是因為它能讓一個目標受眾(兒童)創造三四張影票(合家)的票房效果。
但值得警惕的是,這種不約而同的喜劇策略,使得影片呈現出一種題材、內容、情緒同質化的趨勢。如今年春節檔票房冠亞軍:《熱辣滾燙》是講被徹底否定的女性,通過拳擊重啟人生;《飛馳人生2》是被歲月奚落的中年男人,借由賽車超越自己。兩部影片的笑點都來源于主人公與周圍世界的碰撞;到后半段,喜劇退去,轉為勵志、夢想、自我等更為正向的情緒價值。喜劇淪為一種包裝手段。
夾縫求存的《第二十條》,它的喜劇基本來自雷佳音和馬麗的個人風格與語言藝術。他們創造笑點,讓大家不至于忌憚這個本質上非常殘忍、凄苦的“好人受欺反抗,卻遭遇不幸”的故事。喜劇成了一味苦藥前的糖,使得張藝謀致力于探討的命題,蒙上了一層童話的濾鏡――在趙麗穎的角色跳樓后,那些問題的迎刃而解,就是當代的“童話”再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喜劇削弱了影片的藝術價值和議題深度。該片口碑低于張藝謀早期、題材相仿的《秋菊打官司》,就是明證。
當然,選擇喜劇無可厚非,迎合市場未為不可。只是清一色地使用、假借喜劇來實現敘事目的,或許會令人審美疲勞,很難像去年春節檔那樣,既有《流浪地球2》那樣的工業大片,也有《滿江紅》的古裝懸疑,還有《無名》的諜戰、《深海》的奇幻等。
其實從那些笑得不夠大聲、不夠純粹、不夠共鳴的撤檔影片也能看出,龍年春節檔的供需現狀是失衡的,仿佛觀眾的口味只剩一種,那就是“喜劇+情緒”的組合影片。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春節檔,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至少可以期待,少一些怪相,多一些色彩。文/李瑞峰(成都商報)
本文鏈接:龍年春節檔的賣相與怪相http://www.www.hxg123.cn/show-5-6850-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 中國消費者“點燃”奢侈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