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莎 北京報道 2024年3月5日,國新辦舉行吹風會,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目標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吹風會上表示,5%的經濟增長目標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而制定的。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因沒有改變,今年以來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去年制約經濟發展的一些不利因素趨于弱化,今年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有條件有支撐,但也需攻堅克難和各方面努力。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
黃守宏表示,這些年中國從支持經濟發展、防范財政風險、實現財政可持續這些角度考慮,財政赤字率一直保持在合理適度的水平。今年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實際和去年年初預算水平一樣,整體適度。這樣安排符合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向好的客觀實際、向外界釋放積極的信號,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負債率、增強財政可持續,為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十項重點工作任務,在發布會上,黃守宏著重對擴大內需、民營企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之一。國內需求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年來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去年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以后,內需加快恢復,但擴大內需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十項重點工作任務中,擴大內需是第三項。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黃守宏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對擴大內需的部署安排主要有三方面: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投資和消費有機結合。
在促進消費穩定增長方面,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包括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提振大宗消費、推動服務消費擴容提質等。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此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的“鼓勵汽車、家電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是促消費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也將是支持重點。
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方面,黃守宏表示,一方面,發揮好政府的投資帶動效用。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債都較去年有所增加,這些投資主要投向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民生保障等補短板、增后勁的領域。另一方面,穩定擴大民間投資。去年有關部門制定了民間投資促進政策,今年要落實和完善支持政策,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
溫彬表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000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并要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
在促進投資和消費有機結合方面,黃守宏表示,今年更加注重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比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統籌投資和消費、挖掘內需潛力的一個方面;再如從內需角度看,新型城鎮化是投資、消費相結合的內需大平臺。
落實和完善民營企業支持政策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是十項重點工作任務的第四項,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被置于重要位置。
黃守宏回顧去年“成績單”時談到,去年針對不同經營主體的情況和訴求,我國分別推出了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發展的政策,其中既有共同的、一致的政策,也有針對性措施。
在此基礎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其中今年國企改革重點是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建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制度。
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黃守宏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促進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重點提出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落實和完善各項支持政策。包括去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在內,近年來我國圍繞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已有不少支持政策出臺,要繼續把這些政策落實落細。還要圍繞企業關切推出一些新舉措,比如針對民營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拖欠賬款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針對民營企業反映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等等。
二是圍繞企業關切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著力解決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還將在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方面采取措施,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三是支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一方面,政府要營造好的環境,為民營企業搭建舞臺;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家要積極開拓進取、克服困難挑戰。
多措并舉穩就業促增收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去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穩就業成效顯著。與此同時,我國仍面臨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的情況。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就業預期目標設定為1200萬人以上。對此,黃守宏表示,去年城鎮就業預期目標是“1200萬人左右”,今年將目標設定為“1200萬人以上”,體現了黨和政府做好就業工作的力度、決心和鮮明的政策導向。
黃守宏表示,為實現就業目標,特別是保障年輕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宏觀政策方面,今年加強財政、金融等政策對就業的支持力度,要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同時,也要加大專項促就業政策的力度,比如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就業社保補貼等。
二是加大對重點行業企業和重點群體的支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行業企業的支持,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幫扶,也對公平就業、權益保障等工作作了安排。
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我國就業壓力大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當前制造業、養老護理領域、醫療護理領域等行業和領域都存在人才短缺問題,這也反映出我國的就業潛力所在。黃守宏表示,關鍵是要采取措施,使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相匹配,勞動者的就業技能、專業和能力要適應需求。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應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領域人才需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包括穩就業促增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等在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民生保障領域提出了系列政策舉措。
為兌現這些民生承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黃守宏表示,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要保持必要的力度,預算安排逾10萬億元,同時要推動省級政府下沉財力,確保基層“三保”不出問題。
本文鏈接:起草組負責人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促消費穩增長,今年更加注重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碼政府工作報告http://www.www.hxg123.cn/show-1-6654-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